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生活健康网新闻正文

被这小虫咬了一口5岁孩子没了千万要注意这些地方易中招

2019-09-29 19:31:06  阅读:6299+ 作者:好医生官方

原标题:被这小虫咬了一口,5岁孩子没了!千万要留意,这些当地易"中招"

国庆假日将至

不少家庭挑选前往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游览

查验检疫部分提示

在赏识美景的一起

也应该进步警觉防蚊防疫

并留意饮食卫生

防止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形成要挟。

尤其是到森林旅行时应分外当心

要留意防止恙虫病。

被恙虫咬了一口

5岁女童丢了性命

两个月前,来自广州的7岁男孩小翼(化名)跟着家人去城外玩。回来后不久,他就开端发高烧,40℃!在当地医院看过几回“伤风”后,他的高烧一向没退,还呈现了头痛、寒战、全身无力等症状。

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查看发现,小翼的肝脏有显着增大,肝功能肝酶升至近61 IU/L(正常值为40 IU/L以下)。这是一个风险的信号,孩子的肝功能开端受损了。

在为孩子查体时,孩子左边腹股沟邻近的一个指甲盖巨细的肿块溃疡,引起了医师的留意。

这个溃疡仅1*1cm巨细,边际焦黑,中心凹下去,像是被烟头不当心烫到过。小翼妈妈回想,这个伤痕曾经没见过,是发烧前后才呈现的。

“恙虫病!”医师信口开河。这个病初始症状和伤风类似,但病况改变适当阴险。假如当伤风治,或许延误医治,终究呈现多器官衰竭,导致逝世。

找出“真凶”后,医师当即调整医治计划,3天后,小翼的高烧总算退了。住院一星期后,他就恢复出院了。

相比之下,5岁的广州女孩欣欣(化名)就没有这么走运。

她在一次游水后,高烧10多天不退。去了当地医院,认为是嗓子发炎、支气管炎,但一向没有作用。

后来欣欣妈妈给她洗澡时,才发现她的私密处有一处凹下去的焦黑伤痕,看起来像是被虫咬的创伤。这才发现问题。

医师高度置疑她得了恙虫病,由于发现太迟,她现已呈现了脓毒性休克、重症肺炎。

尽管通过医师全力抢救,但由于病况太重,孩子终究仍是离开了人世。

终身只咬一次

一次或许丧命

恙虫,又称恙螨、沙虱,望文生义,恙虫病便是由于恙虫吸食得的病。

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幼虫,恙虫体型十分小,巨细不到1毫米,不细看简略被人忽视。恙虫吸食一般挑选会阴、腋窝、腹股沟等人体荫蔽部位。当人们皮肤触摸到恙虫时,恙虫会咬破触摸者的皮肤,并在创伤内繁衍,然后导致患者发高烧。

一般来说,恙螨终身只在幼虫期吸食宿主一次,之后就金盆洗手、不再“作案”了。

不过,你可别小看这仅有的一次“作案”,分分钟或许出人命:

假如咬人的恙螨幼虫,体内有恙虫立克次体(一种介于病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成虫常旅居在鼠类身上),再加上被吸食者抵抗力较弱,那就会得恙虫病,呈现这些症状:

发热

恙虫病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恙虫病的初始发病症状,和一般伤风或许流感十分类似:头疼、高烧、全身酸痛、疲倦、嗜睡、胃口下降等等,不少人都会认为得了伤风。

焦痂与溃疡

感染恙虫病后,约有65%~98%的患者会呈现皮肤焦痂和溃疡。

淋巴结肿大、皮疹

绝大部分患者会呈现焦痂邻近的淋巴结常显着肿大,并常伴痛苦和压痛。少量病例可呈现皮疹。

其他严峻症状

病况严峻时,会呈现肝脾大,心、肾等多脏器衰竭,乃至会引起逝世。

简略地说,得了恙虫病后,病原体先在部分繁衍,继经淋巴体系进入血循环而发生立克次体血症。病原体逝世后释出的毒素,是致病的首要因素。

疾控专家说,在南边区域,恙虫病在6—10月份发病率最高,因气候炽热,又连续降雨,引起了恙螨分散,一些人在草丛戏耍时,穿着较单薄,易被恙虫突击。

早发现、早医治

是要害

恙虫病医治并没有幻想中的那么难,但一定要早发现、早对症医治。

怎么区分是否是恙虫病呢?

1.有蚊虫吸食病史,尤其是去过草地或公园的;

2.重复发热,多有头晕、头痛、厌恶、吐逆等全身症状;

3.身上有淡粉色溃疡,然后变成焦痂,且多坐落腋下、会阴部、腹股沟、后背等隐秘方位,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易被忽视的特征。

做好这几点

远离恙虫病

留意自我防护

恙螨喜爱温暖湿润的环境,常爬在土壤外表或杂草顶级,首要休息在草丛或灌木,乘机攀上通过的动物。

暑假正是许多亲子游、户外露营的时节,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防止在草地、树林中长时刻坐卧。在山区、森林或是在草地里玩耍时,尽量穿长裤、衬衣,扎好袖口、领口;不要穿凉鞋,鞋子要挑选高帮的,在身体露出处可适当涂改驱蚊药

洗澡时查看身体

户外活动后,洗澡或换衣时,要点查看擦拭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藏匿部位,是否有被吸食痕迹。

家庭防护

日常家居要保持清洁,家里有栽培花草的应勤除草、灭虫和灭鼠。平常不要在草丛或树枝上晾衣服或晒被子。

及时就诊

假如户外活动后,发现不明原因高烧,继续不退,要仔细查看身上是否有虫子吸食后的焦痂。一旦发现,就要警觉恙虫病,及时到医院进行就医。

来历:最终一支多巴胺

本文系转载

内容版权归原作者一切,如有侵权请联络删去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