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生活健康网新闻正文

不放过任何一个施展才华的时机吸血鬼也能当大夫

2020-01-01 04:45:45  阅读:2306+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这样一个世界永远不缺少魔幻。

因为穿山甲能钻洞,所以人们相信穿山甲的甲片可以通乳,结果相当于吃了好几片指甲;因为何首乌名字里又有“首”又有“乌”像是能黑发,可是却吃成了肾衰竭;因为水蛭能大口大口吸血,所以人们用它来除掉淤血,最后……竟然效果还挺好?

这个大夫有点“潮”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里的水蛭说的就是那种随随便便经过热带雨林就粘满一腿,吸血吸到(水蛭自己)晕眩的软体动物。怕都怕不过来,可是在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却刊登了一组“水蛭治病”的医学图片。

水蛭治病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图片上一条湿乎乎的水蛭趴在患者耳部的伤口上,感觉在大行吸血鬼之道。不过,这里的水蛭却是用来进行血液引流,吸走无法被及时运走的淤血。

早在1960年代,人们就对医疗水蛭产生了兴趣。两位斯洛文尼亚医生发现,在皮肤皮瓣移植手术中,水蛭能够更好的起到预防淤血的辅助治疗作用。[1]因为如果静脉没有接通,在原地瘀滞的血液也容易形成血栓,使组织缺氧坏死。水蛭不但可以吸走淤血,唾液中还有水蛭素,可以直接抑制体内凝血过程所必须的凝血酶,防止形成血栓。

虽然水蛭不能真正替代静脉血管的作用,但它们能够大大减少淤血对再植组织的影响,为机体重新修复供血系统赢得时间,原来医学手段有时也可以很魔幻。

好好的血管里添堵是什么体验

可是血栓到底是什么,竟然还值得科学家大大们请“外援”?

血栓,是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中形成的栓子,要么在形成部位部分甚或完全堵塞血管,要么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到达其他部位造成堵塞,堵塞会引起瘀血、水肿,或者相应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血栓卡在血管里,血液流不过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可以想象一下喝奶茶时,本来是在“吨吨吨”地往上吸,但是突然一颗珍珠卡在管子里,堵在那里势必会影响喝奶茶的美好体验。只不过当这个“珍珠”卡在了人的血管里时,可能会比喝不到奶茶难受一万倍,因为血液的正常流通受到了严重影响,各种健康问题从而也被引发出来。大脑血管堵了,可能发展成中风;心脏血管堵了,可能发展成心梗;腿上的血管堵了,可能发展成静脉血栓;肺的血管堵了,可能发展成肺栓塞。

我们的血管是不能做成奶茶吸管这样的| Twitter@ARuFa

按照形成处血管类型的不同,血栓可分为动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栓塞和微血栓栓塞

动脉栓塞,堵在哪里大不同

动脉是一条长长的血液通道,血栓堵塞的位置不同症状大不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如果血栓堵在脑部微末血管,可能引起短暂性一过性卒中,患者可能会头晕或者昏倒,也可能自己绝对没察觉;如果血栓堵在脑部大血管,那么就是令人头皮发麻的疾病—中风(脑卒中);如果血栓在冠状动脉(给心脏供血的动脉血管)出现,就会发生心绞痛、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如果血栓出现在心或脑以外的动脉,按发生部位不同会造成四肢、腹腔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缺血性改变,发病率高,而且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

先谈谈中风,学术上称为卒中,是我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分为出血性卒中(俗称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后者是本文聊的脑动脉血管中的血栓引起的,俗称脑梗。

脑中风 | 图虫

即使都是造成脑梗,血栓的类型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有一种脑梗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导致的,大家耳熟能详的颈动脉超声就为了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是否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是否有脱落的危险。

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呢?斑块又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 | 图虫

健康的动脉是具有弹性的,但随着岁月推移,或者不良生活小习惯或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造成动脉血管内皮受损,造成血小板活化、黏附、凝聚,再加上血脂等共同形成外表黏稠如同粥一样的斑块,斑块增大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会堵塞血管。临床上会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来防止血小板“非法聚集”,阿司匹林这个百年老药一直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基石,在有一定风险的患者中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还有一种卒中发病虽然在脑,但是病因却在心脏,叫心源性卒中,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一般的情况下心血管系统中的血流速度很快,凝血因子来不及搞事情,但是当心房开始不规则颤动时,就给了凝血因子可乘之机。

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快速小幅度颤动,容易造成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凝血因子也会趁机作祟而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顺着血管一路跑到脑部,栓塞在脑血管中就会诱发脑卒中。由于房颤导致血栓成因主要是凝血因子,那么对抗它的就是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因其口服、无需监测INR等优点逐渐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说完脑卒中,再来说说心脏病。心脏病是一个统称,包括心绞痛、心梗、冠心病、心衰等等,根本原因都是给心脏供给血液的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造成的,其罪魁祸首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脏病发作 | 图虫

由于斑块积聚是一个动态过程,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处于急性期,叫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绞痛发作、急性心梗等等。不是处于急性期的情况,原来被称为“稳定性冠脉综合征”,是因为相对于急性发作期而言看起来是“稳定”的,但潜在的疾病状态并不“稳定”。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稳定“这个词造成歧义,不利于患者自我管理,或者影响医生的判断,今年欧洲心脏病协会颁布《2019 ESC 慢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取代了2013年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理指南》,正式将疾病名称改为“慢性冠脉综合征”,来体现这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新指南更新的可不仅仅是名称,还有一个重要的治疗理念的变化,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防再次发生事件的关键是抗栓,但原来的单独抗血小板治疗不够了,还要加上抗凝,利伐沙班正式登上舞台。

对于既往有心梗史、缺血事件风险高、致命性出血风险低的患者,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建议长期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低剂量利伐沙班,来降低冠状动脉疾病或者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这一更新的依据是来自于不久前的COMPASS临床研究结果,这个研究还显示,针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两个药联合使用能够降低重大截肢风险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在对抗血栓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脚步,从临床中发现,再回馈到临床中去。

血小板黏附在粥样斑块的周围 | SOLACI

静脉栓塞,动还是不动?

这是个问题。

就像挟裹着泥沙的河流,到了下游流速变慢,泥沙更容易沉积在河床和两岸,逐渐形成冲积平原。下肢静脉血管就很像位于下游的河流,其中血流速度相对动脉来说更慢,给血液凝结提供了条件,再加上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粘稠”就容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而腿部的静脉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便会引起肺栓塞,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丧失生命。

住院病人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需要卧床,下肢血流不畅,还有一些因手术有血管损伤,促发了血液凝集的内在机制。肿瘤病人也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血栓是造成肿瘤病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肿瘤进展本身,部分是因为疾病引发的高凝状态,部分是因为治疗药物引起的。

普通人也有必要了解静脉血栓,比如您可能不知道,运动员患静脉血栓的几率高,因为他们更常出现运动损伤,参加各种运动的人慢慢的变多,一旦发生崴脚或者骨折骨裂,出现下肢水肿,那么就不能掉以轻心。

久坐不动的工作人群不少,那么您有必要了解每静坐90分钟,下肢血流下降50%,每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10%。另外,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经济舱综合征”飞机座位狭窄不方便活动导致下肢血流不畅,又因为担心上厕所不方便而减少喝水而造成血液黏稠,那么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风险因素“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和“血流阻滞”就已经占了两个。一旦血栓形成,在下飞机活动后,血栓脱落到达肺部,就会造成肺栓塞。

小tips: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或突发晕厥,应引起高度警惕,提防肺栓塞出现的可能。

静脉血栓的预防除了生活方式改变以外,就是多动,栓不住就得动起来。

微血栓,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微血栓,学名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会造成头晕眼花、单侧肢体麻木、失语,甚至晕厥。但很多人发病也没啥感觉,医生也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可逆性脑缺血症状。但是慢慢的变多的研发发现,TIA不重视会发展成脑梗。《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治指导规范2016》里的数据表明:TIA 患者发病后第2天、第7天、第30天和第90天内发生卒中风险分别为3.5%、5.2%、8%和9.2%。在疾病方面应该防微杜渐,提前重视好过后面补过。

血栓,因为常见并且后果严重,也是骗子和不靠谱偏方最集中的领域,前面提到的“输液疏通”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各种打着“清血管”“通血栓”旗号的保健品、食疗,甚至有的搞出高科技,上升到分子层面、量子领域、生物疗法等,无论说的有多么神奇,请您擦亮双眼,相信科学。血栓并不是绝症,也不必为查出血栓感到惊慌失措,时刻远离那些魔幻的疾病预防土方子,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及所选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时对症下药,选择正真适合的治疗方法,科学治疗。这样才可以主动地降低“血栓来敲门”的可能,以及与“吸血鬼大夫”进行亲密接触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Derganc M, Zdravic F. Venous congestion of flaps treated by application of leeches. Br J Plast Surg. 1960;13:187-192.

[2] Intercollegiate Stroke Working Party.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for stroke, 4th edition. London: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2012 P4

[3] NHS Choices. Atrial fibrill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nhs.uk/Conditions/Atrialfibrillation/Pages/Introduction.aspx

[4] 陈伟伟, 高润霖, 刘力生, 朱曼璐, 王文, 王拥军, ... & 胡盛寿. (201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4. 中国循环杂志, 30(007), 617-622.

[5] 吴亚哲, & 陈伟伟. (2016).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 心脑血管病防治, 16(6), 410-414.

[6] Field, T. S., & Hill, M. D. (2019).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We Should Ask the Right Questions to Get Better Answers. Stroke, 50(6), 1598-1604.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