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生活健康网新闻正文

对话乔志宏要有打败困难的勇气和活跃应变的认识

2020-04-10 13:53:36  阅读:2770+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最需要心理援助吗?相同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对焦虑更“易感”?医护人员遇到的心理问题哪些是可以自愈的“轻症”,哪些是需要干预的“重症”?就这样一些问题,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教授。

1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紧急筹备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问:北师大线上心理咨询,求助者主要有哪些问题?

乔志宏:近3个月来我们已服务超过6500人次。初步统计,咨询者中普通群众占60%左右,遭遇感染风险、有隔离经历的,加上个别新冠肺炎患者约占20%,其余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群体。从咨询内容看,恐慌、焦虑、害怕这一类的情绪,就担心自己被感染这样的问题超过60%。这些人可能属于我们所说的易感人群,容易感到压力的人群。

问:为什么同样经历一件事,有些人对焦虑更“易感”?

乔志宏:在每个人都受影响情况下,一定有一些心理能量“弱”的人或有过相关创伤经历的人会出问题。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及时解决就没事,如果解决不及时就可能出事。所以,在重大疫情之下,心理援助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们的经历里面有被别人无条件地爱,经常有成就体验,生活有意义感,这三个积极来源的话,我们的人生是不会轻易地被一件小事情所击垮的。

所以,一般来讲一个人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无非是缺少无条件的爱,缺少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或缺少让自己有意义感的事情。

所以这次从疫情里面看到好多人的问题其实是过往的问题,只是因为这次疫情被诱发出来。回顾他们的经历,就可以知道他们很难像我们期待的那样积极愉快地生活,有那样的抗挫折能力。

很多人用不断给孩子各种挫折的方式锻炼抗挫折能力,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这些挫折可能会成为创伤,可能让孩子最后毫无抗挫折的能力。给孩子一个挑战,你要帮助他应对这个挑战,成功地完成这个挑战,这才叫培养抗挫折能力。而不只是给他一个挑战就不管了。孩子不见得能够很好地去克服这个挑战,并且体验到成就感、意义感和价值感。

有些人之所以扛不过去一个小坎儿,是因为他的心理能量太弱了,他过去一定不够幸福、不够有爱,所以需要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尊重。

问: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最需要心理援助吗?

乔志宏: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会有一个预设,认为湖北省疫情严重,所以心理问题就会比较突出而普遍,但是从咨询的来电话量来看这一点并不明显。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引发初、高中生的抑郁焦虑程度的调查。我们发现,湖北地区的青少年和其他地区的青少年并没有显著差异。什么因素会导致显著差异呢?家庭里面有没有病患,或者有没有疑似和隔离人员才是显著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当然,这个结论推广到成年人是不是也适用,还有待研究,但至少说明对于湖北省内那些自己和家人都没有感染的人来讲,并没有特别严重的、明显的、普遍性的心理问题。

问:一线抗疫的医护工作者遇到的心理问题,哪些是可以自愈的“轻症”,哪些是需要干预的“重症”?

乔志宏:我觉得,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国支援湖北的医护工作者在心理上一定经受了不小的挑战。这个挑战我认为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繁重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困难所带来的。一方面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另一方面在危重病房里有很多危重病人没有救活,会让他们的职业能力感、胜任感受到威胁。这些都是正常的工作范围内的压力,等回归到正常工作岗位中,慢慢都能够好转,大多数人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在工作中发生的心理创伤。包括医生本人经历的一些创伤事件,比如个别患者情绪失控攻击医生,撕破防护服,把医生暴露在危险的情境中;医生在救治过程中被病毒感染或身边有同事因感染去世等,这些都会从身心两个角度对医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破坏。这类创伤如果不加干预,有一定的概率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学上叫PTSD。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它会对后面的生活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PTSD患者脑海里会经常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曾经经历的画面,这叫闪回。这一过去的创伤性经历会让人对生活都产生怀疑,会无法集中注意力,会有很强的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所以,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可能会带来长远的影响。

问:从抗疫一线回到正常工作中的医护人员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乔志宏:要告诉自己,我的生活已经回来了。这个是从心理上要给自己明确的,跟自己这段工作做一个告别。可以写一段总结的话,或者跟家人、同事、朋友做这样一个表达,要把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难忘的事情、艰难的时刻、特别有成就感的经历等等,用文字或者语言做一个总结,然后告诉自己这个阶段过去了,我要回到原本的生活轨道上来。大家从心理上要给自己一个暗示。

问:如果身边有家人朋友疑似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该怎么做?

乔志宏:如果一个人有创伤经验,他会哭泣、烦躁,他会拒绝参与社会活动。他可能会从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变得很内向,社会交往中选择逃避。他可能没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的言行风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一定要有耐心,不要生气和抱怨。要有意识地去了解他的负面经历,他只要能说出来或者哭出来,这个事情可能就解决了大半。

所以这样一个时间段作为家人朋友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多去跟他沟通,让他相信你是关心他、爱他的,然后他才会愿意跟你说出来。有些严重的可能他会说很多次,也或者哭很多次,当你发现你也没有耐心的时候,你要陪同他去找专业的医生寻求帮助。

问:如何面对亲人朋友的病亡?

乔志宏:出现亲人突然离世时,我们会否认、会拒绝、会不相信它发生了,继而会愤怒,会特别痛苦、特别悲伤,还有后悔和自责。这些都是在至亲丧失之后的正常心理反应。要了解这样的心理过程,每个人在失去至亲后都会有类似的反应。所以当你愤怒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愤怒,但要有意地去控制,不要让愤怒变成破坏性行为。当你特别哀伤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哀伤会让你不愿意走出去,这会导致你更哀伤。这样一个时间段哪怕只是走出屋子,哪怕只是跟宠物说说话,都是在跟外界进行交流和联系。所以要认知,要了解哀伤的反应规律,不要强迫自己不哀伤,但是在每个哀伤的过程里面,你要尽可能调节。

问: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还将持续,人们如何适应这种非常态的生活?

乔志宏:困难永远是有的,但是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积极应变的这种意识。保持一定的警戒,心理状态不要太放松,同时也不要过于恐慌,或焦虑到无法正常工作。

问:没有复课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如何融洽相处?

乔志宏:确实这3个月把父母孩子憋在一块,都快疯了。过去你觉得晚上坚持一会儿第二天他就上学去了,但现在不行了。其实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不懂得或者已经忘了当年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想法是什么,对孩子的要求太理想化。不要老拿学习单一维度来评价孩子,你一定要充分地去利用这个时间和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不要再逼孩子,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这样一个时间段让他快乐,用这个时间好好玩,通过家庭活动游戏把亲子关系好好弥补、修复一下。对于过去因为考试成绩被破坏的亲子关系,这是个难得的修复机会,这个比分数要重要一百倍。

出品人:孙志平

统筹:幸培瑜

记者:童岚 张扬 刘春晖

编辑:梅元龙 刘宇轩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