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生活健康网新闻正文

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与历史不符

2018-01-22 16:17:21  阅读:315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键锋
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与历史不符。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各大卫视热播,引来一大批历史迷的和探讨。著名的长平之战必然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人们不仅知道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降卒大获全胜,被后代万人敬仰。也还能记住另一个人,赵括。都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因傲慢轻敌无故损失赵国40兵力。背上了千古骂名,那么赵括真的就只会纸上谈兵吗?

赵括本是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书,跟随父亲东征西讨,立下功劳无数。赵奢被尊为战国东方6国八大名将。既然赵奢都这么厉害了,那他的儿子也差不到哪去吧。小编为您总结了几篇观点。

从整个战役过程来看长平之战差一点儿成为武安君白起的滑铁卢。武安君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拒绝出任指挥官,指出"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伤亡过半,国内空"秦军"伤亡过半",这是赵括的杀敌成果。

观点一:冷兵器时代赵括弄的40万大军全军覆没,应该没人能做的更差了吧。这个观点着实可笑,无论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99%的人放在赵括那样的环境下不会比他做的更好,甚至更差。

赵括是在长平地区为全灭不假,但我不知道他用了多少非人道的手段坚持了整整四十六天,而这四十六天赵括也不是待在包围圈中等死或者等待援助,而是不停的冲杀突围,秦军伤亡过半的损失也主要在这个阶段造成的。只是一次突击的时候赵括被击毙,导致全军投降,这次突击也就变成了最后一次突击,而赵军抵抗的时间也就定格在了四十六天。如果不是赵括和赵军在长平跟秦军对抗了四十六天,导致秦军兵疲,将乏,秦军说不定真就顺势攻进邯郸。军队贵精不贵多,而多反而不一定是好事,越多越容易发生混乱和大崩溃的事件。但是灭国之战,如果不全面动员还是死路一条。而赵军早起布局不利已经陷入战略和战术上的被动,赵括早年随其父开始军旅生涯,参加过多次艰苦战役,不可能认识不到赵国赵军当时的困境。他明明可以安静的做个富二代,但还是临危授命挑起了这千钧重担。你们这些攻击他的人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敢做到?

观点二:

赵括应该尽快突围。真是没用的窝囊废。这个在原文中也有分析。事后诸葛亮谁都会,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主将是无法掌握所有的情况的,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贸然改变作战计划,很可能导致恐慌性踩踏事件,这比作战失败还恐怖。可能你是个战斗英雄也有在败军中低于敌人的勇气结果死于战友的踩踏。而白起又排除五千轻骑兵骚扰,在没空中侦查的古代,是没办法判断突入的敌军是五千还是五万。当然,战役开始阶段没有认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并作出相应的防范这确实是赵括的锅,但同样的让99%的人在那样的环境中作决策,带来的结果可能比赵括还差的多。

观点三:赵括胜率为0受通俗戏剧和简化历史书籍影响,相当多的人还认为只要将领牛逼无论客观形式多么差都能打赢,只要打输就是将领不行就是草包,换自己上就能取胜,并列多一大堆不符合当时环境的所谓策略。我觉得看历史尤其是战国史,要有最起码的军事常识。

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靠某个将领或者某个军师使出逆天的计谋就能打胜仗的。军队获得胜利最基本的条件:训练有素和士气旺盛的士兵,稳定和优秀的士官,坚韧稳重的中高级将领,缜密和细致的参谋人员,稳定和充足的后勤保障,高效和准确的情报系统,以及一个坚决果断的总司令。最不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最后的总司令,不重要在于如果你的前置工作都有团队能很好的完成,你最终拍板就好了,重要在于,如果前面的工作没做好,作为主帅就要去解决,甚至亲自去做其中的一些工作。胜利不是将领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主将、将领、参谋、士官、情报人员、士兵共同的功劳。赵括在作为参谋随军参加麦丘、阏与等战役的时候获得了胜利,你怎么能说他的胜率为0呢?阏与不是赵奢赵括和赵军将士共同打下来的吗?

观点四:

赵括做参谋这么厉害就继续当参谋好了,干吗去做统帅看到这个观点我也是震惊了。首先当参谋好就不能做统帅了?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么做参谋做到登峰造极的曼斯坦因岂不是一辈子要做参谋?其次国家危难之际敢于出来力挽狂澜的人不是更值得钦佩?既然拿破仑那么厉害为什么去打滑铁卢?趋利避害这是普通人的心理,这没有错。大丈夫在世当戴三尺剑立不世功,不能建功立业,不几于草木同腐乎。这是英雄的心理,同样也没有错。但是趋利避害的普通人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嘲笑英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可悲、可怜、可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