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生活健康网新闻正文

黑色素瘤能活多久 它的病因是什么

2018-04-06 01:55:58  阅读:89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星

  黑色素瘤是肿瘤的一种,分布于皮肤表面。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于黑色素瘤都是一无所知,但是这种肿瘤对于人的健康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既然这样很多人都想知道黑色素瘤的病因是什么,黑色素瘤能活多久。黑色素瘤应该怎样去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黑色素瘤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的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些研究资料提示,其发生与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共同因素等危险因素有关。比如不典型(发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导致色素沉着的皮肤、不容易晒黑皮肤、红色头发人种、强的间断日光暴露、日晒伤、多发黑色素细胞痣等。基因/环境多种因素导致黑素瘤恶性转化。恶性转化的关键细胞通路:Rb通路、p53通路、PI3K/AKT通路、RAS/MAPK通路(20~30%NRAS突变,55~60%BRAF突变)。

  对于黑色素瘤能活多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其与很多因素有关,黑素瘤是肿瘤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皮肤表面,所以也是皮肤癌的前期症状,死亡率高,应及时诊断和治疗。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每年美国有25000个恶性黑素瘤新增病例,死亡约6000人。发病率在急速上升。

  日光照射是危险因素,同样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史,发生恶性斑痣,较大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黑人少见。因此,建议平时服用一些--,含量在达到16.2%时最佳,这样是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同时也要合理的饮食,注意补充有营养的物质。

  若确诊是黑色素瘤,此病便是癌中王之王,治疗难度可想而知。若手术,约十二天左右将快速浸润增殖扩展,有亲身的经历;也发现有一患者,高级的检查未能发现,出现转移迹象后,只有一个多月就离世。为什么手术后还会转移和复发呢?手术只能切除看得见的主要部分,看不见的潜在延伸的次要部分却无能为力;手术的刀口是人体免疫的盲点,若有癌细胞在此处躲藏常能成功;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微小血小板的聚集保护了癌细胞在血中的漂流过程,逃过了强大的人体免疫的猎杀;转移或复发多是时间上的问题。清理残存的癌细胞是首要问题,一般的中药难有效果。

  化疗和放疗有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使得人体免疫损伤,人体体质在减弱,免疫的识别和打击力有所下降,给转移有创造条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抵抗癌症的根本,关键是识别力的发挥;只要能发现就能一举歼灭之。免疫就有这么的强大,无需人为的培养其细胞也有这样的功能。

  自然消退的病例告诉人们,其康复一般是不会复发的,多数是因高烧得以实现,这就是原理和希望;发展了的技术就是围绕人体免疫的发挥进行的,提供途径、通路、场所让免疫细胞与癌细胞进行搏击,免疫细胞可按需要而生长补充,癌细胞则被抑制并逐步灭亡,患者康复是自然上的事,不至于因此病而影响生。

  黑色素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的黑色素瘤不影响人健康生活,可以治愈,黑色素瘤恶性的很少,但不般恶性的很难治愈。恶性的黑色素瘤,能活多久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没有明确的时间,还是及早治疗的好,一般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1、手术

  早期黑色素瘤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及部分周围正常组织。周围皮肤需要切除的范围和深度取决于肿瘤的厚度和侵润深度。如果肿瘤较浅,活检的时候就可以将肿瘤切净,而不需行手术再次切除。如果肿瘤很厚,可能需要行扩大切除;如果切除范围过大,常需要植皮。根据临床查体或B超检查来决定是否做区域淋巴结清扫。

  2、放化疗

  如果黑色素瘤已经发生浸润、转移,手术一般不能控制病情,这时候往往需要行化疗、生物治疗、放疗、传统中医药等进行综合治疗,但黑色素瘤对放化疗不敏感。

  3、六面三维靶向消瘤法

  (1)对于早、中期的黑色素瘤患者,在手术后运用“六面三维靶向消瘤法”中的蒙药、藏药、中药治疗,同时辅助亲人的爱心、患者的信心、患友的鼓励、合理的饮食、科学的锻炼,可以促进身体术后恢复,清除体内残余癌毒,并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术后再次复发转移。

  2)对于晚期的黑色素瘤患者,运用“六面三维靶向消瘤法”治疗,可控制转移、减除癌痛、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达到85%以上。

  什么是慢性病呢,下我们生活中,慢性病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情况哦,那么大家知道慢性病有哪些呢,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医保慢性病有哪些呢,老年人慢性病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慢性病是定义

  慢性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别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潜伏性发作,病程较长,病情不好,不愈合,缺乏确切的传染病病原学,病因复杂,疾病及某些尚未完全公认的共性。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慢性病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2015年4月10日,国家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工作报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情况作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

  报告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此前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我国居民慢性病情况一、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糖尿病患病率为9.7%。

  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死亡情况

  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型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LMM);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样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NM)等四种类型。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但在所有恶性黑素瘤的亚洲人中,发生于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占72%。

  治疗

  对早期未转移的损害应手术切除,应根据Breslow深度确定切除皮损周边正常皮肤的范围,如果是指(趾)恶性黑素瘤,可采用截指(趾)术。应切除受累淋巴结,但预防性淋巴结切除仍有争议。肢体动脉灌注抗有丝分裂药物治疗肢体黑素瘤有一定疗效。对于发生广泛转移者可采用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生物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很大的前景。

  预后

  依赖于诊断时的分期。局部、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黑素瘤预后较好。I/II期女性存活率高于男性,躯干、头颈部原发黑色素瘤比四肢的差,高龄与黑色素瘤存活率成反比,III期黑色素瘤具有明显不同的预后,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数量多提示预后差,IV期黑色素瘤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远处转移的位置,内脏转移比非内脏(皮肤及远端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识别黑色素瘤的方法

  黑色素瘤那么可怕,我们应该怎么提防呢?数数身上的痣一大把,到底哪个会恶变啊?王飞主任指出,痣恶变成黑色素瘤是个低概率事件,大家不必为了身上的痣整日忧心忡忡,有四种方法可以帮你定位可疑对象。

  看部位

  一般来说,摩擦部位如脚底、肘部、头皮的痣更易恶变,摩擦会让摩擦以后痣细胞增生活跃,发生异型、恶变。临床上还发现,中国人脚底的痣最容易恶变。

  看深度

  是否癌变与痣的大小无关,却与痣细胞所处的位置有关。按痣细胞所处的皮肤深度,痣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复合痣,相对来说交界痣(处于皮肤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更容易癌变。

  看颜色

  痣的颜色也有很多种,除了黑色,还有红的、蓝的等,相对来说蓝痣更容易癌变,要密切关注。

  身上有痣别乱点

  看到黑色素瘤的杀伤力这么大,很多人估计立马就想把身上的痣全部点掉,既美观又安全。但是,王飞主任说这种“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做法有很大的隐患。

  目前点痣主要是激光、冷冻两种方法,这对痣是很大的刺激,可能刺激它恶变成黑色素瘤。如果痣已经恶变了,点痣会刺激它转移扩散,通过血管、淋巴管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比如从四肢末端转移到大脑中;或者直接向四周播散,比如从指甲盖传到整根手指;也可能从浅表层往深处生长。一旦黑色素瘤发生了转移,5年生存率低于20%。另外,还有数据研究显示大量无节制地使用美白产品,这对痣来说也是一种刺激,会增加黑色素瘤的发病率。

  专家提醒爱美贪白的女性朋友,身上特别是脸上有痣别只想去美容院点掉,要找专业医生处理痣,还要尽量少用美白产品,以免增加癌变的风险,从是否美观的小事变成“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结语:看了上面的内容,大家是不是对黑色素瘤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呢,是不是懂得了黑色素瘤对人体的危害呢。从黑色素痣恶变到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变的时间长短不一,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在生活中一定要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如果发现,要及时治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