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寻麻疹(寻麻疹通常指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常常伴有瘙痒的症状。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小儿寻麻疹症状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寻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引发小儿寻麻疹的原因有很多,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尤其是在小儿饮食方面要留神。
小儿寻麻疹,俗称风疹团,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其基本病变为皮肤黏膜的毛细血管暂时扩张和渗透性突然增加。本病多数是变态反应所引起,急性大多预后良好。引起寻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寄生虫都可以成为过敏原,花粉,灰尘,化学物质,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为过敏原。
病因
病因复杂,不易明确病因,仅10%~25%患儿可有明确病因。由某些内、外源性因素所致,包括容易发生过敏的食物(如鸡蛋、奶制品、虾蟹、杨梅、香料、染料等等),药物(如磺胺类化合物、抗生素、血清、疫苗、类毒素等),吸入过敏物(如花粉、真菌、孢子、动物的羽毛、皮屑、气雾剂等)或感染(细菌以葡萄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多见、幽门螺杆菌、病毒、真菌、肠寄生虫等)。温度、日光、摩擦压力等物理因素,以及精神紧张等也可诱发。某些寻麻疹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某些肝病。变应原皮试是寻找过敏原的常用方法之一,急性寻麻疹,食物可能是常见的主要致敏原,而慢性寻麻疹则尘螨和屋尘阳性率最高。婴幼儿急性寻麻疹主要由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如腺病毒、EB病毒或肠病毒等)感染、药物(抗生素、退热药等)及食物引起。
小儿寻麻疹症状
这种病典型的症状就是红斑与风团。
典型病例在接触过敏原后,先出现红斑,然后出现风团。风团可出现于红斑中心,并向周围扩散。临床上有时仅有红斑而无风团(多见于婴幼儿),有时仅见风团而无红斑(多见于年长儿及成人)。
小儿急性寻麻疹发病十分突然,可在一瞬间内皮肤异常刺痒,随着痒感和搔抓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红色、苍白色的风疹块;皮肤划痕症阳性(用针头在患儿正常皮肤上划痕可出现与划痕一致的红色疙瘩);皮疹数量一般较多,有的为环状,也可互相融合成大片,多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很快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寻麻疹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发生。本病极易复发,时隐时现。多数患儿除皮肤奇痒外,没其他不适感。但如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支气管及喉头受累,则出现咽喉发堵、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有些患儿还可合并手足、眼睑、甚至整个面部水肿;重时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慢性寻麻疹的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一般以超过2~3个月者称为慢性。
此外,本病可有多种类型,如急性、慢性,寒冷性、局部热性、日光性、水源性、压迫性、胆碱能性、寻麻疹性血管炎、血清病型、血管性水肿等。
寻麻疹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些皮肤表现。
导致寻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如手足癣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
检查
皮肤过敏原试验:将过敏原皮试液在受试者的上臂处做多个点刺即可观察多种食物的过敏反应。阳性结果需进行临床综合分析以最后确定是否为过敏原。
诊断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诊断不难,关键在于明确病因(过敏原)。
治疗
1.寻找和清除致敏原
治疗导致寻麻疹的疾病,自身免疫性寻麻疹治疗困难,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透析可使症状缓解。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一定要加以重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哪些,看看动脉硬化有什么症状表现,了解一下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脉硬化的发生时刻威胁着患者的健康,那么对于动脉硬化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1.扩张血管
扩张血管药物解除血管运动障碍,可用血管扩张剂。
2.调节血脂
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
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或吉非罗齐。
②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或普伐他汀。
③中药
如血脂康、脂必妥等也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用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
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肝素等。
发病原因
动脉硬化患者的人数每一年都在增加,也就是说明每一年都有人因为某些因素而让自己患上了动脉硬化,同时也说明了人们普遍的缺乏预防动脉硬化的知识,因此每一个人现在都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年龄与性别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西方国家约比我国提早10岁,随着增龄,发病和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一般说来,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女性患病多在绝经期后,此时雌激素减少,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减少,迨至70岁以后甚至比男性发病多。
疾病
高血压病与本病关系密切。血压持续升高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引起血管伸张,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并使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血脂便于沉着血管壁。高血脂也是该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尤其是它的亚组分ⅡHDLⅡ减低,均易发病。近年来对载脂蛋白的研究显示载脂蛋白A的降低和载脂蛋白B的增高也与本病有关。糖尿病患者该病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因为糖尿病多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血小板活化增加,这些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栓的形成。另外,肥胖症及遗传因素也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因素。
不良饮食及嗜好
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者易患本病。西方的饮食方式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前者显着增高,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铬、锰、锌、钒、硒的摄入量减少和铅、镉、钴的摄入量增加,也易患此病。
行为
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强烈,工作专心,缺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这些因素是脑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力劳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较易得病。
2.局部涂抹止痒洗剂
如炉甘石洗剂(加入薄荷脑)或氧化锌洗剂。
3.药物治疗
(1)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或盐酸异丙嗪;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具有疗效好,无明显中枢抑制作用等优点,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如盐酸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均为每日一次口服。钙剂及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症状缓解。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米胍、雷尼替丁)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可治疗腹痛明显的急性寻麻疹。赛庚啶可用于慢性或寒冷性寻麻疹的治疗。
(2)对顽固病例可酌情应用泼尼松片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入,但不做常规用药。
4.对症治疗
出现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的患儿可用1:1000肾上腺素液皮下注射。
5.脱敏治疗
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慢性寻麻疹,可根据变应原皮试结果,给予相应脱敏治疗,往往可取得一定疗效。
预后
小儿急性寻麻疹治疗相对容易,抗过敏治疗,大部分患者皮疹可迅速消退。而慢性寻麻疹治疗时间则需要延长,有少数患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被称为慢性顽固性寻麻疹。此种类型寻麻疹往往由于查不出过敏原,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预防
1.注重饮食寻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寻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几率。
2.注意卫生家庭防螨很重要;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孩子接触花粉类物质,避免在树底、草丛等处活动。
3.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引起寒冷性寻麻疹;荨麻症患儿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免对患处造成刺激。
4.注意药物有些药物可以引起寻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如出现过敏症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积及时的采用寻麻疹组合疗法进行治疗。
5.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小儿寻麻疹的相关内容,从文中的介绍中,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寻麻疹症状有哪些,根据文中提供的寻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面对小儿寻麻疹,家长们就要积极的进行防治,让孩子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