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生活健康网新闻正文

糖尿病的饮食 糖友饮食应避免这些障眼法

2018-04-09 01:01:25  阅读:723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吕秀菱

  如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个问题是所有糖友们一直所追寻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饮食有很多的禁忌,这个不能吃,那个不多吃等等,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3亿之多。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饮料等等。目的在于告诉糖尿病患者,你们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饼干,饮料,麦片都可以正常食用,无须考虑含糖量的问题。因为这些产品都不含糖,属于“无糖饮品”。那么,无糖真的就安全吗?真的一点糖都不含吗?

  近几年,各大超市都出现了专门为糖友准备的无糖食品货架,产品种类很多,厂家也各不相同。但你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含糖。仅仅这几个字,就让食品的价值百科至少翻上了一倍。也因此,无糖食品专区非常受糖尿病人喜欢。

  其实,"无糖食品"其实是"无蔗糖食品"

  "无糖"等于不含糖吗?按照国际的通用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可以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因此食品生产企业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来代替蔗糖。而中国大部分无糖产品都用的是高效甜味剂,特别是合成甜味剂,比如安塞蜜、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所谓'无糖食品'其实玩了个概念,这种说法本身并不科学,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无蔗糖食品'。"为了保持口感,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基本上都是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来代替蔗糖,这些添加剂只要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就是安全的。根据我国《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

  买食品时一定要先看看配料表,了解里面的成分,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经常食用无糖食品会导致血糖升高吗?或许您会说都已经说了无糖了,怎么还会影响血糖呢。其实,影响血糖的除了糖之外,淀粉也有着关键的作用。淀粉进入人体后同样会分解产生糖分,过多摄入就会导致血糖升高。像饼干、糕点里,一般都含有小麦粉、玉米淀粉等"糖基物质",依旧可以转化成葡萄糖。

  因此,在选购无糖食品时,首先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有的无糖食品虽标明不含蔗糖,配料表中却标有糊精、麦芽糖、玉米糖浆,这些物质都属于水解淀粉物,对于控制血糖都没有帮助,吃多了反而会成为"健康杀手"。以无糖麦片为例,其中往往添加糊精作为蔗糖的替代品,虽然糊精不甜,但作为淀粉的水解产物,它也能在人体中水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高于蔗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控制饮食,只有控制饮食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为此,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五谷杂粮,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长期食用对于降低血糖、血脂有着很好的效果。

  无糖产品你也可以食用,但是一定要注意量,更不能将其作为主食,要知道里面的很多成分对于控制血糖是非常不利的。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控制率低,且致死率也是极高的。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3亿人之多,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了美人口的总数。尽管高血压群体非常的庞大,但很多人对于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导致血压的控制不太理想。

  何为已高压

  谈到高血压,大家都知道他的危害有多大,但当问及高血压是多少或是血压正常值应该是多少时,又有多少人能回答得上来呢?相信大多数都无法回答正确。

  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为达标,低于或高于这个数值说明您的血压都不太正常。在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1,即使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也有3/4的人血压没有控制在140/90mmHg以内。

  有了这个标准相信您对是否已高压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当知晓了自己的血压才是真正防控高血压的第一步,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如果在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还没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应该立刻看医生,开始药物治疗,如果血压未达标,心血管风险将增加2倍以上。

  如何降压

  也就是高血压怎么防?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如何你属于肥胖者,那么体重下降5%至10%,就可对控制血压产生益处。同时,对重口味者,将盐改为低钠盐,将食盐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同样也可以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益处。

  但是,往往越是简单的越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像这些降压方式是最简单的,但又有多少人引起重视呢?实际上这是最容易实现和长期维持的水平,只要您能做到那么就能对健康产生好处。可见,关键不是能不能,关键是先知晓,再行动。

  如何用药控压

  血压达标怎么那么难?相信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众所周知,高血压一旦确诊,终生都需要服药。因此,为了避免血压不稳,一定要连续作战,坚持用药。只有这样才能降压非常有利。据调查数据显示,生活中很多血压控制不好的人,在服药的过程中无法做到严格用药,经常出现漏服的现象,觉得偶尔少吃一次没有什么大碍,殊不知道这正是影响血压稳定的最大关键。

  今天你量血压了吗?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它不仅会使患者产生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外,还会影响你的生活,工作,甚至会导致脑、心脑等器官的病变,严重还有可能会使患者致死。因此,控压刻不容缓,知晓血压,从我做起。

  水肿是一种临床的常见病,多见于体质虚弱、久病卧床的患者。最典型的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组织肿大,具有按压后回复速度很慢的特点,病症有较强的特点、易于区分。喜爱面就让我们从中医角度看看有关水肿的知识,希望能给您帮助。

  水肿的临床表现

  谈到水肿,首先要明确临床表现。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的水肿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或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如肿势严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见腹部膨胀,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唇黑,缺盆子,脐突、背平等症。

  除此之外,水肿还可能有其他表现。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感受外邪,以及久病体虚的病史。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沉、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体液免疫、心电图、心功能测定、肾脏B超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水肿病因病机

  简而言之,水肿就是体内水液运行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

  风邪外袭,肺失通调

  肺与水肿的出现,有不可分的紧密关系,临床上有“肺为娇脏”的说法。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湿毒浸淫,内归肺脾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痈疡疮毒生于肌肤,未能清解而内归肺脾,脾伤不能升津,肺伤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济生方·水肿》谓:“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

  水湿浸溃,脾气受困

  脏腑的生理状态决定了我们能否健康。脾喜燥而恶湿,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均可使脾为湿困,而失其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湿热内盛,三焦壅滞

  其实除了肺脾肾,三焦也与水肿关系密切。“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湿热内侵,久羁不化;或湿郁化热,湿热内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饮食劳倦,伤及脾胃

  人想要健康,就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睡眠与饮食。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肾气虚衰,气化失常

  “肾者水脏,主津液”。生育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以致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水肿的成因往往较为复杂——由于很多疾病导致患者久病卧床、气机受阻,连累到其他脏器,病情也较为复杂。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与心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因外邪、疮毒、湿热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此外,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肿顽固难愈。

  水肿作为一种常见病,以肢体组织的胖大为最主要的表现,在临床上有一定的迷惑性。相类似的疾病有鼓胀等,但水肿的起病位置与鼓胀有较大差别且无明显的腹壁青筋表现,如果留心不难鉴别。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