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什么地方长出肉疙瘩竟暗示肠癌呢?在生活中,肠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了,那么,你知道肠癌症状有哪些吗?我们应该如何鉴别肠癌呢?预防肠癌要做什么事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些竟是直肠癌来临信号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女性特别容易得的疾病。得了这种疾病一定要治疗,否则就会引起不孕不育。那么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有哪些呢?如果女人得了高泌乳素血症吃什么好呢?
高泌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又称高泌催乳素血症,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清泌乳素升高及其相关临床表现为主的、下丘脑-垂体轴生殖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可累及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一类疾患的统称。
目前,一般以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1.14nmol/L(25μg/L)为标准,因检测方法不一,各单位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略有差异。患者在临床上常可表现为闭经、泌乳、月经频发、月经稀少、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患者可因此就诊于妇产科、生殖医学科、男科、乳腺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
高泌乳素血症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及放疗为辅,根据个体化原则进行选择治疗。流行病学目前报道的人群发病率差异较大,最常见于生育年龄女性。一般而言,约占育龄妇女的0.4%,月经异常妇女的5%,生殖功能异常妇女的17%。
病因
在生理情况下,泌乳素的调控以抑制性调节占优势。任何干扰下丘脑多巴胺合成与向垂体输送以及多巴胺与其受体作用的因素均可减弱抑制性调节,而引起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病因可归纳为生理性、病理性、药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1.生理性
泌乳素是应激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夜间分泌高于白天。女性月经周期的黄体期达峰值,卵泡期低水平。妊娠足月时、分娩后均显著升高。此外,在应激状况下泌乳素分泌显著增加,高蛋白饮食、运动、紧张和性交活动、哺乳、乳头刺激和睡眠障碍均可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
2.药理性
凡是干扰多巴胺合成、代谢、重吸收或阻断多巴胺与受体结合的药物,均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但一般低于4.55nmol/L。常见的药物有雌激素、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如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剂、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α-甲基多巴)、H2受体阻断剂(如胃动力药吗叮啉、甲氧氯普胺与西咪替丁等)、抑制多巴胺代谢的药物(如阿片类制剂)等。
3.病理性
主要见于下丘脑-垂体疾病、系统性疾病、异位泌乳素生成等原因。
⑴下丘脑病变:如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结节病、结核等压迫垂体柄;颅脑放射治疗后下丘脑功能受损。
⑵垂体疾病: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垂体促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空蝶鞍综合征、结节病、肉芽肿病、炎性病变。
⑶系统性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肝病、肝硬化、肝性脑病;某些肿瘤如肾上腺瘤、支气管癌、卵巢囊性畸胎瘤。
⑷神经源性:胸壁病变、带状疱疹神经炎和乳腺手术等。
⑸其他:多囊卵巢综合征。
4.特发性
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指血清泌乳素升高,通常<4.55nmol/L,垂体、中枢神经和系统检查阴性,而伴有泌乳、月经稀发、闭经等症状。发病可能与泌乳素分子存在异型结构相关,病程具有自限性。
80%以上大肠癌元凶是“肉疙瘩”
近日,50多岁的湛先生感觉左下腹部间歇性钝痛,经常便秘,大便中还带有血色。前往医院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黏膜上长了3个息肉。据医生介绍,大肠息肉不可大意,大约80-95%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而且早期大肠息肉几乎没有任何症状。
息肉或是癌前病变征兆
一些患者认为,肠里长个小“肉疙瘩”没有大不了。可在医生看来,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的征兆,不可大意,大约80-95%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
结合检验情况来区分,大肠息肉分为良性和恶性,但良性的大肠息肉也可能发展成恶性的大肠息肉。如果对息肉放任不管,任由其继续生长可变为腺瘤,而腺瘤继续发展可能就会变成癌。
自己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3招教你鉴别大肠癌!
识破大肠癌第一招之:年龄上的区别
痔疮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多数是发生在中年人的身上,40~60岁人群是易发人群。如果您属于这个年龄段,而且还发现大便出血,就要及时检查,排除大肠癌。
识破大肠癌第二招之:观察大便及出血颜色
大肠癌患者与痔疮患者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的情况,虽然都会出现便血,但是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痔疮患者便血颜色为血色鲜红,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数随大便排出后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