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些人喜欢攻击别人,通过语言或者行为对别人进行伤害。人们常能耳闻目睹一些攻击行为,每个人似乎都知道什么是攻击行为,但又无法正确诉说。接下来,妈网百科介绍供给行为的定义。
首先是攻击行为的意图与结果问题。究竟是应该根据行为的意图,还是行为结果来判断它是否属于攻击行为?这个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攻击指任何伤害他人的行为,不管其是否有伤害的目的或动机。还有研究者只重视伤害的动机,认为攻击是对他人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企图。如果只考虑结果,显然会把许多没有攻击意图的行为也纳入攻击行为的待列。因此,是否有伤害他人的意图,应该被视为界定攻击行为的重要前提。
虽然强调动机和意图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有一定困难,因为人们不能轻易确定行为者头脑里是否有攻击的动机,或者仅仅是过失。人们一般通过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行为者的社会角色、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和行为者的身份特征等方面,来推断行为者是否具有攻击意图。
其次,必须明确攻击是就个体的外显行为而言,而不包括只停留于主观层面的动机、态度、情感和想法。换言之,仅有意图而没有付诸行为就不是攻击。而用暴力殴打他人,或者故意刁难辱骂他人,以及用散布谣言的方法毁坏他人名誉等,则都是攻击行为。再次,严格意义上讲,攻击是指向有生命个体的行为,并可能损害该个体的身心健康。